51TV 52TV
CNFLIX CNFLIX

暑期档120亿收官:高分电影频出,“上海出品”给力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5-09-02   浏览次数:82    评论

2025年电影暑期档正式落下帷幕。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8月31日22时,暑期档票房达119.66亿元,超过去年同期,并助力今年前8个月电影票房突破400亿元。《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长安的荔枝》位列暑期档票房前四,冠军《南京照相馆》收获29亿元票房,另有19部影片票房破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暑期档豆瓣评分8分以上的高分影片频频出现,在历史、动画、喜剧等赛道上都展现出高水准发挥。对此,专业人士表示:“今年的好多片子,都体现了中国现在已经相对成熟的电影工业基础。”


暑期档票房近120亿

虽然距离历史高位尚有差距,但今年暑期档,走出一条漂亮的“低开高走”曲线,多部高口碑影片,见证了中国电影依然在成熟精进,而几部意外失利的影片,也给市场带来新的启示。


全年票房在暑假的最后一天破400亿

“低开”的上半场,国产片接连失利

回看今年的暑期档,多少有点“出师不利”。暑期档初期的表现堪称 “集体遇冷”,尤其是国产片方面,不仅缺乏现象级作品,多部名导力作和甚至被寄予“黑马”厚望的影片也接连失利。

6月21日上映的《酱园弄・悬案》,作为陈可辛时隔五年回归剧情片领域的作品,从筹备阶段就凭借璀璨的星光阵容和“女性大戏”“民国奇案”等标签引发关注。然而影片上映后,却因叙事节奏松散、人物塑造刻意、奇观化“虐女”引发争议等因素,加上影片分上下部上映的策略让这“半部”电影沦为“超长预告”,缺乏传统商业片应有的爽点和高潮,影片口碑急速崩坏,豆瓣评分目前仅为5.7,最终票房3.75亿元,远低于上映前业内预测的目标,成为陈可辛近年票房口碑双低谷的作品。


《酱园弄·悬案》海报

暑期档上半场失利的名导还有陈思诚和姜文。7月上映的悬疑片《恶意》,没能让监制陈思诚延续此前《消失的她》《默杀》等影片在暑期档的好成绩,票房2.5亿。虽然题材在社会议题和人性深度挖掘方面似乎比前作有了更大的野心,但公式化的反转和隔靴搔痒的口号,观众似乎也开始感到审美疲劳。

姜文在这个暑期档同样遭遇滑铁卢,《你行!你上!》不足亿元的票房,着实令人意外。电影拍得挺high,同样是星光灿烂,但愣是带不动观众。口碑属于两极分化,好这口的依然对味儿,沿袭“让学”的精神,各种影迷解读依然能读出花儿来,但也有不少观众对电影里的“爹味”敬而远之。


《你行!你上!》海报

中小成本的《无名之辈:否极泰来》《人生会议》等国产片,同样在“黑马预期”与“市场现实”间出现巨大落差。作为2018年口碑佳作《无名之辈》的续作,《无名之辈:否极泰来》于6月30日上映,原班人马回归,一度被寄望为“暑期档前期国产片救市之作”。但影片荒诞脱线放飞的剧情,脱离现实的薄弱情感内核,情感内核薄弱,最终豆瓣评分也未能及格,5000多万的票房仅为前作的零头,对于该IP的下一部作品《无名之辈3》想来也有不小的影响。

今年暑期档上半场进口片的表现更加突出,《侏罗纪世界:重生》(5.6亿)《F1:狂飙飞车》(4.2亿)《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4亿)《碟中谍 8:最终清算》(3.5亿)《新驯龙高手》(2.8亿)都属于暑期档前半段扛票房的选手。暑期档过亿的影片共19部,进口片占7席。不过《超人》《神奇四侠》算失意而归,两部影片加起来票房也刚过亿元。

上海出品引爆下半场,提振中国电影士气

进入暑期档后半程(7月下旬至8月底),国产影片彻底打破前期颓势,以“口碑发酵带动票房逆袭”的节奏集体发力,《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长安的荔枝》《戏台》五部作品接连成为市场焦点,形成“每周一部口碑佳作”的热度曲线,将大盘票房一路推升至上百亿元,实现翻倍增长。


《长安的荔枝》海报

7月中旬,《长安的荔枝》和《戏台》开始发力,为暑期档升温预热。《长安的荔枝》以“古装职场寓言”的独特定位引发新一轮观影热潮。“唐朝小吏送荔枝”的故事解读为“当代打工人的生存困境”,上映后不少职场梗话题迅速破圈,豆瓣开分8.1分,其中“荔枝运输路线的考据细节”“大唐市井生活的还原”被历史爱好者称赞“严谨又有趣”,而“拼尽全力却可能一场空”的剧情内核则让年轻观众产生强烈共鸣,还意外带动西安“荔枝主题文旅路线”的热度,实现“影视 + 文旅”的跨界联动。


《戏台》海报

陈佩斯执导的《戏台》前期因 “戏曲题材受众有限” 被预测票房并不算高,但上映后凭借“原汁原味的京剧元素”“荒诞剧情下的人性温暖”收获豆瓣8.0分,不少中老年观众为情怀走进影院,年轻观众同样被“老戏骨的表演功底”“老戏班的生存智慧”吸引,影片最终票房达4.26亿元,成为“传统文化题材影片破圈”的范本,也让“话剧改编电影”的创作模式获得更多关注。


《南京照相馆》海报

7月25日,《南京照相馆》的上映才真正意义上点燃了暑期档的热度。这部聚焦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影片,未上映前因“敏感题材改编”引发业内谨慎观望,但点映阶段就凭借“小人物视角还原历史真相”的细腻叙事收获豆瓣开分8.7,连续16天位居暑期档日冠,最终票房超28.9亿元,不仅刷新中国影史暑期档历史片票房纪录,还引发众多关于历史与家国的社会讨论。影片也在北美、欧洲部分地区上映,成为向世界传递中国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让世界了解这段不容遗忘和否认的历史。


《罗小黑战记2》海报

在上半场《时间之子》《聊斋:兰若寺》等多部动画电影表现差强人意之后,《罗小黑战记》和《浪浪山小妖怪》两部二维动画先后成为热门话题。尤其是《浪浪山小妖怪》的横空出世,将暑期档动画热度推向新高度。

这部脱胎于《中国奇谭》的作品,讲述底层小妖怪组成“草根取经团”西行冒险的故事。影片巧妙地将水墨写意与工笔细腻相结合,通过二维动画展现中式美学独特韵味;剧情上探讨个人选择、自我实现等议题,精准戳中当代年轻人痛点,实现口碑与票房双丰收。豆瓣评分8.5分,票房突破14.5亿元,登顶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榜,还带动周边产品热销,成为暑期档最大赢家之一。除了票房大卖,《浪浪山小妖怪》的成功也拉动一波“二次元经济”热潮,周边产品热销,“小猪妖玩偶”“浪浪山地图手账”上线即售罄,形成“观影+消费”的联动效应。


《浪浪山小妖怪》海报

8月9日,悬疑动作片《捕风追影》的登场进一步丰富暑期档后半程影片类型。该片在充分发挥扎实的香港警匪功夫类型片优势的基础上,融入紧贴当下的高科技犯罪和侦破手段,凭借反转不生硬,逻辑无漏洞的精彩剧情和动人情感,同样收获超高口碑。影片上映初期排片占比并不高,但依靠口碑“人传人”现象,票房接连逆跌。老当益壮的成龙和梁家辉用硬碰硬的实力,在强手如林的暑期档尾声上演一场逆袭好戏,跻身档期前三。


《捕风追影》海报

口碑佳作频出是今年暑期档的重要特点。灯塔分析师陈晋指出,今年暑期档多部影片豆瓣高于8分,高分佳作影片数量较往年明显增长,上映后口碑持续扩散、多部影片上映后评分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后半程这波口碑爆款中,上海出品的影片占据多席,展现出“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创作特色。如《南京照相馆》由上影集团参与出品,延续了上影“扎根现实、关注历史”的创作传统,影片取景地就位于上海车墩影视基地,电影的热映也带动了拍摄基地的沉浸式探访旅游热度。

而《浪浪山小妖怪》脱胎于承载了几代人童年回忆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不仅延续了上美影“二维手绘”的技术传统,更传承了“以东方美学讲中国故事”的创作内核:影片中浪浪山的云雾采用上美影经典的“水墨晕染”技法,甚至背景音乐里还融入了《大闹天宫》的经典旋律片段。《浪浪山小妖怪》的成功,是上美影“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创作理念的延续,也是年轻创作者对传统动画美学的创新表达。

除今年暑期档的两部大爆款外,《长安的荔枝》《酱园弄·悬案》等作品也都有着重要的上海力量。上海作为中国影视产业重镇,在今年暑期档,继续展现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文化根脉”的深厚实力与创新活力。

暑期档的成与败,对市场都有新的启示

“今年的暑期档还是提振了行业的信心,也告诉我们只有优质的内容才会获得观众。”上海评论学会会长、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充分肯定今年暑期档的成绩,“今年的暑期档呈现出一个前冷后热、逐步升温的过程,真正的高潮是在《南京照相馆》上映以后。这部电影以它非常严谨的艺术风格、创新的故事角度,唤醒国人对战争的深刻记忆,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同时,今年暑期档,从《南京照相馆到《东极岛》,从《酱园弄》到《长安的荔枝》,从《罗小黑战记》到《浪浪山小妖怪》,不同类型的电影,都展现出成熟的电影工业水准,无论是气势恢弘的大场面,还是在见微知著的细微审美上,“应该说今年的好多片子,都体现了中国现在已经相对成熟的电影工业基础。”


《东极岛》海报

“虽然总的盘子超过了去年,但是远远没有达到前年的这个水平,票房最高的《南京照相馆》也只是在30亿之内。这些都让我们充分意识到,受短视频、受微短剧,以及其他的一些娱乐方式的冲击,大银幕电影,确实可能确实进入了一个收缩期,市场可能需要更精准地作出应对。”

对于今年如陈可辛的《酱园弄》、姜文的《你行!你上!》、管虎的《东极岛》等影片意外没能达到预期,刘海波认为同样也给市场带来一些启示,“性别话题是把双刃剑,在迎合一部分观众的同时,也有可能会冒犯到另外一部分观众,包括在宣发上都是要谨慎使用的一个策略;同时在审美上,过去第五、第六代的审美,跟当前的观众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反倒是申奥他们这一批新的新生代的导演,对观众更加了解。”


“浪浪山”周边今夏热销

刘海波将《浪浪山小妖怪》称为今年暑期档的“惊喜之作”,影片不仅在二维风格动画上对上美影的传统有所致敬,同时“它非常贴合当下年轻人的心态,比如如何在实践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如何去发现自己的位置,都是非常当下的话题”。刘海波指出,“这部片子给我们还有一个很大的启示,是它的宣发上,由于很早就布局推出了一系列的衍生产品,也和多个品牌联名,成功实现了破圈效应。”他认为,此前《中国奇谭》吸引了一批优秀的年轻创作者聚集到上美影旗下,《浪浪山小妖怪》的成功也将有助于今后吸引更多创作人才聚集到上海。



THE END
12
评论区(0)
最佳 最新 最早
头像
{{e.user_name}} {{e.format_time}}
{{e.content}}
头像
{{child.user_name}} {{child.format_time}}
@{{child.reply_user_name}} {{child.content}}
头像
{{child.user_name}} {{child.format_time}}
@{{child.reply_user_name}} {{child.content}}
展开更多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