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韩寒监制、黄渤、范丞丞、殷桃等主演的《浪浪人生》在国庆档上映。这部被打上轻喜剧温情合家欢印记的影片,在空间上还原了一座具有闽南风情的晋江小镇,借由一家五口人遭遇诸多危机的生活样本,展现了家人之间的情感牵绊,也为漂泊在大城市的倦怠青年提供了别样的治愈感。
影片没有把故事处理成近年来比较常见的以“小镇青年”为主人公的“倦归”题材,而是把所有观众都当作了“倦归青年”,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释放对父辈的怨念、对女眷的同情,达成和自己、和生活的谅解,蓦然回首,家中的小楼永远是躲避台风温暖又安全的港湾。
爱拼才会赢的闽南海洋文化内核
故事的核心人物和基本要素来自国内80后作家、非虚构写作倡导者蔡崇达以自身经历为题材的故乡三部曲《皮囊》、《命运》和《草民》。《皮囊》是散文集,《命运》是《长篇小说》,《草民》是中短篇小说。这三部体裁不同的系列作品以其鲜明的闽南地域文化属性和宠辱不惊的叙事调性,建构起福建泉州东石小镇的特色空间。
蔡崇达“故乡三部曲”《皮囊》、《命运》和《草民》
影片首先就是对这一由文字打造的小镇空间在景观造型上的形塑和复原。黄荣发家的自建房,海边的加油站,滩涂上的风景,家家户户都有的佛堂神龛,袅袅不绝的香火供奉,龙舟大赛的激烈盛况,“玉树琪花香作锦,水光山色翠连云”的古厝对联,都是独属于闽南在地文化的视觉奇观。
主人公黄荣发(黄渤饰)曾经是位混江湖的“大哥”,投资加油站后血本无归,只得出海跑船挣钱,全家人也帮着一起打工还债。不料,他跑船时受伤跌倒,查出心脏病还得动手术,黑中介迟迟拖欠工伤赔偿金,这一切都让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黄渤 饰 黄荣发
黄荣发的人生是不断迎接风浪的人生:“每次我想要站起来,就一个浪头过来把我拍倒。”然而,家人之间的兜底支持和鼓励成为了彼此前往的助力,将悲情人生升华为“不能因为害怕风浪,就不出海”这一朴实而有力的生命观。哪怕在浪里跌倒无数次,闽南海民都可以顽强地撑下来,在命运手里赢一次。
致敬草根英雄的青春伤痛
黄远达的发小兼跟班阿小,是黄荣发结拜兄弟老四的儿子。黄远达和阿小之间的羁绊,一如他们的父辈。阿小的人物设定参照了原著《皮囊》中的《阿小和阿小》、《厚朴》等篇。
作为小镇青年,阿小对远方/城市怀有憧憬,也对去过远方/城市的人抱有崇敬之心。阿小信奉燃烧青春,活出自我,对生活也有着浪漫化、江湖气的想像。黄远达是书稿中塑造的大侠形象,书里的大侠在武功被废后回乡,这一身份也被黄荣发主动“认领”。
影片的最后,黄远达收到了出版社的回信。闪回镜头中,他意识到是父亲黄荣发拿着自己的纸质稿,逐字念诵并托人打印成册后寄给了出版社。这部书稿的名字叫做《香江侠影》,是对逐渐消逝的信义精神的褒奖和哀悼。
邓恩熙 饰 张美丽
而片尾加油站香港老板(刘德华饰)的出现,既收回了黄荣发曾在海上替一个香港人跑船的伏笔,也为这段香江侠影“江湖再见”的传说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像黄荣发这样守信、互助、有担当的草根英雄,是无数海民祖祖辈辈的缩影。他们也曾有过不问结果的青春,也曾有过冲冠一怒的沸腾,也曾满怀壮志誓要寻梦,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海是藏不住的”,维系民间传统社会的价值观依旧深深植根在这片土地。
中式家庭硬核温情只为治愈城市病
影片围绕黄荣发一家五口人的生活经历,凸显了家人之间的深厚羁绊,是对传统中式家庭价值观的复归。
影片的灯光采用了偏暖的黄光,奠定了整部电影的温情底色,大量近景和特写镜头用来表现人物内心冲突。
李嘉琦 饰 黄娇娇
常远 饰 老四
滩涂边的小镇里充斥着浓浓的人情味,体现了闽南文化以家族亲缘关系为本位的价值序列。
蔡崇达的《皮囊》、《草民》本是以小镇青年黑狗达为中心视点展开的,通过努力奋斗终于来到大城市工作的黑狗达,发现自己一直在逃避故乡,而他始终背负的故乡风物却成为了他城市病的某种解毒剂。
阿太脱去了她的皮囊,此后来去都自由了。龙舟大赛后不久,黄荣发也脱去了皮囊,墙上只不过是又多了一张黑白照,又有一位故人变成了面容可亲的神明而已。
海民爱拼敢赢、舍生取义的豁达生死观,也足以为在意义中迷失自我的现代人提供一个别致的航标。在外边打拼感到累了,倦了,家中的灯火却永远会亮起。有人在大浪中离开,就化作神明继续庇佑这一方土地。
在生命的终极意义上,更高、更快、更强,未必是更好的。这种对传统中式价值观的复归和宣扬在本质上是对优绩主义的对抗,尽管没能完全脱离优绩主义的藩篱——龙舟大赛还是要赢下来的,加油站还是要扩建的。不过,最后的书稿被退了回来。在生活的浪浪相续中如何撑下去,由自我来决定生命的意义感,或许已经是影片能够给出的最好答案。
暂无数据